三毛曾說,婚禮時,姑卡被打扮成胖胖的新娘:「在沙漠裡的審美觀念,胖的女人才是美,所以一般女人想盡方法給自己發胖。」
真的是這樣嗎?
這篇文章雖短,敏銳者可以察覺得出來阿任對這份書寫的用心,不僅把三毛提到的一些「文化細節」給抓出來,為了不落入「消費三毛」的嫌疑,會非常認真努力地在現實生活裡,尋找相呼應或違逆的蛛絲馬跡,寫入文章裡.
趁自己現在特別有感,想說說某個心得,以及某個臉友給我的影響.
我就是在撒哈拉生活,很真實地,物質條件雖差強人意,可平時滑滑臉書,有網路,不太感覺得出來自己跟台灣生活有啥太大的落差.直到去年三月疫情爆發,旅遊業完全被掐緊脖子,都快斷氣了,我很認真地思考如何「回應」這樣的危機,或說轉型或轉行之類,當然也讀讀臉友精彩的分析之類.
有個素未謀面的臉友,名叫李柏鋒,江湖人稱「鋒哥」,網路有很多關於他的介紹,我就不多說了,平時我很喜歡看他的評論,很有趣,疫情爆發後,慢慢地,我開始發現我讀不懂他的一些關於「疫情下的轉型」的想法,很慢很慢地,我才意識到,啊,原來我離台灣那麼遠那麼遠,所有台灣人能做的應變與「轉型」,我在這裡是完全沒條件也沒那資本的.
那種衝擊是很難言說的.
去年雙11購物節,《我所知的「三毛的撒哈拉」》稿子都還不知道在哪裡,某電商平台推出書籍下殺66折的折扣活動,引發多家出版社與實體書店聯合抗議,身為一個愛書人,因為身在沙漠,已經很久沒讀書買書了,對這議題特別好奇,特別想聽聽大家的想法.
我忘了原文,印象中,只記得李柏鋒說了類似「當資訊載體已經從紙本轉變成網路,出版業也該重新思考出版的意義」諸如此類的話,這個想法莫名地觸動我,讓我思考許久.
進入2021年春,我竟然也默默寫完《我所知的「三毛的撒哈拉」》,約有七萬多字,以及很多很多珍貴照片,我很清楚自己的分享絕對有出版價值,但在被幾家出版社婉拒之後,我知道自己尤其需要持盈保泰,才能安然度過疫情考驗,便不再奢望什麼,想起李柏鋒那段話,我乾脆上方格子平台,嘗試以網路分享我的探索與發現,若有足夠迴響,或許會有出版實體書的希望,若沒有,好歹我也是「發表」了.
然後,我就這麼地一路走到現在,此時稿子也增加到九萬多字,整理出來的照片比預期多上很多.
如果,假設,這份文稿哪天有那榮幸被哪家出版社青睞,成為實體書,各位一定要大力購買唷!
在這背後,是一個來自台灣島嶼的女性,在疫情期間,默默地,在北非一隅,真摯不悔地分享,與種種奮鬥不懈.